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良性的慢性疾病,也是骨盆腔疼痛及次發性不孕症常見的原因之一,也因此令許多女性聞之色變,且擔心不已。而生育階段的女性有6~8%受子宮內膜異位症影響著,50~60%的女性有骨盆腔疼痛症狀,而50%以上的女性有難孕症的困擾。到底什麼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呢?它真的是這麼地可怕嗎?
子宮內膜異位症,顧名思義便是原本應該存在於子宮腔內的內膜組織生長於子宮腔外部位,常見部位如:骨盆腔腹膜(pelvic peritoneum)、卵巢(ovaries)及直腸陰道中隔( rectovaginal septum)等等。也因侵襲的部位,延伸出不同的病症名稱。若發現生長在卵巢內,則形成所謂的「巧克力囊腫」,若生長在子宮肌肉層的則被稱做「子宮肌腺症」。
可能的原因為月經逆行而導致,許多女性擁有月經逆行的情形,但並非人人都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為什麼呢?目前推測為免疫系統的缺陷,也可能藉由淋巴系統或血液循環擴散至遠處。
常見症狀有骨盆腔疼痛,時常為慢性的(長達6個月以上)、經痛(50~90%)、性交疼痛(dyspareunia)、下腹部疼痛且可能合併腰背疼痛等等。
醫師的判定通常藉由婦科疾病史、家族史的諮詢外,醫學診斷的方式可藉由手術直接看見病灶,或經由非侵襲性的方式,如陰道超音波(如圖B)、MRI系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都卜勒超音波看血流變化(如圖A)等等協助診斷。而ASRM評分系統(scoring system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依照型態、外觀、侵襲的區域、深度、範圍等區分等級。從發生疼痛一直到真正需要手術診斷處置的時間平均為10.4年。
疼痛部分又該如何處置呢?一般處理方式大多為藥物,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腦下垂體促效劑(GnRH agonists)或者手術處理病灶如切除(excision)、電燒(fulguration)、雷射剝蝕(laser ablation),甚至合併兩者。多數人在治療後的6~12個月就會有改善。
順利孕育孩子,為家庭增添歡樂的氣息,是許多女性心中的夢想藍圖。然而女性的卵巢功能不等人,因此及早達成懷孕目的,才是真正解決子宮內膜異位症困擾的方式。已婚女性可以藉由人工生殖的輔助,例如排卵針的刺激進行人工受孕(IUI)或試管嬰兒療程( IVF),而未婚女性則可以及早凍卵,避免年齡或是卵巢手術的影響。盡早達成生育計畫,免於後顧之憂,如此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式。
參考資料:
- Endometriosis, Linda C. Giudice, M.D., Ph.D.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 engl j med 362;25 nejm.org june 24, 2010
- 2014台灣生殖醫學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