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婚後不到一年就到醫院婦產科掛號,表明想做不孕症的相關檢查,那次醫生建議放鬆心情多給自己一點時間。當時的我,不會想到接下來會是漫長八年的等待。一年一年過去,所有可能的檢查都做過,才驚覺,原來每看完一次報告,當下所慶幸的沒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不像別人知道身體哪裡出了錯,能直接獲得改善就過關,而我,只能靠機率甚至命運嗎?這條路變得茫然看不見盡頭。於是,我開始學習打針,簽著麻醉同意書,爬上從沒上過的手術台,經歷該經歷的一切。從前健保卡除了洗牙,一整年可能都使用不到一次,現在居然用到都破損了。常常想,爸媽給我這麼健康的身體,現在自己卻拼命打針、吃藥,只是想要有個孩子。
一次人工與三次試管的失敗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還是決定往前衝。但是,必須先轉個彎才行,因此我們選擇踏入了送子鳥的大門。當所有程序開始後,發現這裡的一切超出我們的期待,主治醫師搭配著完善的醫療團隊,每個步驟流暢地運行,照看著診間外正苦苦煎熬等待的人們,往往不需多餘的表達,他們早已站在你立場想得多更多,像是早已準備好隨時給予最準確的答案、最可靠的後盾。
幾年過去,我的AMH指數已越來越低,O醫師建議採用較溫和的方式,使用較少針劑進行合卵療程,也就是質重於量的模式來取得每個周期的卵寶寶。打得針變少了,不再需要起床就先往肚子扎三針,因此療程的進度也慢了下來,無形中心裡的壓力似乎隨著獲得一些釋放。既有了可以依賴的諮詢對象,漸漸地便不在網路世界裡,讀著似是而非的分享文。不再糾結於這個生命中遲遲無法抵達的終點線,運動、旅行、學習喜歡的課程...又回到我們的生活中。
在這裡,第一回合,我蒐集到4顆成功發育的囊胚,只有1顆達到能夠送檢PGS的標準,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PGS技術,藉此來確認寶寶染色體是否正常,當結果出爐是異常染色體,與O醫師討論後決定植入2顆未送檢的囊胚,果然,這次又是失敗的結果。但不同的是,經過醫師細心分析可能的情況與後續的方向,我得到的不再是簡單的"機率問題"這四個字。內心踏實篤定許多,雖然一樣掉眼淚,但卻也如踏出診間前O醫師所說"相信妳可以很快站起來!",是阿,我又重頭再來了!
第二回合累積的5顆囊胚,全部都達到送檢標準,透過PGS終於得到1顆染色體全部正常的囊胚。很幸運,近幾年引進了ERA檢測(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結果顯示出我的適合時間是146小時後,竟比一般人植入時間整整晚了一天,也就是,之前的每次植入都太早了。一切都準備妥當後,這次,我跨越了終點線! 謝謝醫師與整個團隊專業、溫暖的陪伴,這是場與時間的賽跑,有任何增加成功的機會,都只能盡力去嘗試,終於我們聽到了寶寶讓人震撼的心跳聲,希望寶寶平安健康長大。也祝福正在跑道上不顧一切用力奔跑的人,都能早日抵達終點!
1.故事主角來到送子鳥時37歲,和大多數同齡女性一樣面臨到兩個問題: 卵巢功能衰退,以及胚胎正常率下降,事實上還有一個隱形的問題存在: 著床窗口位移的現象。對症下藥的療程設計為:合卵+PGS+ERA=三代試管普拉斯(IVF 3.0+)
2.卵巢功能衰退導致試管療程中每次取卵顆數僅1-3顆,因此送子鳥為她設計的是「合卵」療程,每次取卵先凍卵保存,待卵子數集到一定數量再一次解凍受精,省去多次受精的技術費。隨著女性年齡越高,胚胎正常率會越低,故建議她做「PGS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不靠運氣,直接選擇篩檢正常的胚胎植入。
下表為送子鳥診所統計各年齡層胚胎染色體正常率及活產一胎建議合卵顆數
年齡(實歲)
≦ 30
31-34
35-37
38-40
41
42
≧ 43
13.5
42↑
3.而第一次植入未成功,除了胚胎未經染色體篩檢,還有著床窗口位移問題,第二次植入前進行ERA檢查,果然發現著床窗比一般人晚了整整一天,調整植入時間後便「一試就成」。
4.以下為H女士11次的取卵及植入懷孕結果
取卵/植入
溫和刺激
異常*1
未切片*3
溫和刺激
溫和刺激
微刺激
第一次植入
2顆囊胚
2顆未檢測囊胚/未做ERA
未懷孕
溫和刺激
正常*1
異常*3
未檢測*1
溫和刺激
溫和刺激
第二次植入
1顆囊胚
PGS檢測正常/ERA146小時
已懷孕
5.晚婚晚生已是現代社會趨勢,在趨勢變化下我們是否也意識到生育計劃需要改變呢?生理時鐘不斷在走,我們也得趕緊跟上腳步,35歲還沒生子計劃便可考慮先為自己存好「未來卵」,設計好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