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當疼痛忍者,術後止痛不求人

在醫學上「產痛」的疼痛指數,僅次於燒傷灼痛;產痛不僅增加了產婦的焦慮及壓力,引起腎上腺素大量分泌,進而影響子宮收縮導致產程延長,更可能因長時間陣痛造成體力透支,臨盆無法用力。而藉由自控式疼痛控制,術後止痛不求人,止痛效果迅速又有助於術後復原,縮短住院天數,大大改善了術後的生活品質。
我想諮詢
2012-08-13 2019-08-16
作者 送子鳥生殖中心

如果說上前線作戰是男人的戰場,那麼女人的戰場就是上產台面臨生產。在醫學上「產痛」的疼痛指數,僅次於燒傷灼痛;產痛不僅增加了產婦的焦慮及壓力,引起腎上腺素大量分泌,進而影響子宮收縮導致產程延長,更可能因長時間陣痛造成體力透支,臨盆無法用力。因此面對人生這麼大的痛,大多數的婦女直接聯想的就是乾脆選擇剖腹生產,因而造成全球剖腹產率年年增加不減的重要因素。然而,開刀後的傷口痛,也著實讓許多人經歷了不好的經驗。可見人們對於身體的疼痛,都具有無法避免的恐懼。

提到疼痛,應該是每一個人從小到大最怕面臨的感覺,連嬰兒在接受疫苗注射時,都會因打針疼痛而引發嚎啕大哭的反應,可見痛覺幾乎是伴隨著人的一生。更不用說如果聽到要手術,腦海裡第一個的反應就是:「怕痛!」而術後疼痛也是每個接受手術病患的夢靨。美國一位著名的外科醫師 Paul Brand 寫了一本書:「疼痛—沒人想要的禮物」(Pain-The Gift Nobody Wants)。他認為,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疼痛,其實是人天生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疼痛訊息可以讓大腦意識作用下做出應有反應,因此絕大多數人經歷產痛及術後疼痛,抱持著「能忍就忍」、「欲去之而後快」的心態,即使是痛不欲生也要忍。但有時術後疼痛的結果,常因不敢咳嗽,使得呼吸功能受限,甚至引發肺部感染;血壓上升、心跳加快,可能造成心肌缺血;延後下床活動時間,導致血栓形成、腸胃排氣不順。所以忍一時之忍,反而造成身體及心理不良的影響,拉長身體復原的時間。

疼痛的感受程度是因人而異的。根據研究顯示,產痛與術後疼痛與性別、年齡、社會階層、手術及麻醉方式、病患對於手術的了解程度有關;但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控制病人疼痛的好壞。傳統術後止痛的方法,就是當疼痛發生時,由病人反映於護理人員,經由評估後,將止痛針劑經由肌肉或靜脈注射,等待止痛效果出現。由於止痛效果最快需 30 分鐘,藥效只能維持 4 至 6 小時,病人往往仍需要忍痛許久時間,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術後生活品質實在令人恐懼。

病患自控式疼痛控制(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目前較先進的止痛方式,稱之為病患自控式疼痛控制。依據病患年齡、體重、手術內容及個人身體狀況,計算出病人止痛藥需要的劑量及時間間隔,透過一台幫浦輸注於體內。除了可按照設定好的藥量自動給藥,使得藥物在血液中維持平穩的濃度外,也可以讓病人在安全範圍內,藉由自己按鈕調控以加強止痛效果。

硬脊膜外腔病患自控式疼痛控制(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CEA)

此外利用硬脊膜外腔注入止痛藥物,同樣可以由病人自我調控藥物來達到止痛效果,稱之為硬脊膜外腔病患自控式疼痛控制。將軟導管放在硬脊膜外腔,經由導管於脊神經周圍持續灌注局部麻醉劑。這是目前常用術後止痛方式中,效果最佳的;適用於腹部及下肢手術。而最常應用於產科,如產婦的無痛分娩及剖腹產後傷口止痛。這項止痛方式的優點在於較少發生暈眩、腹脹或是抑制呼吸,但缺點是容易尿液滯留、注射部位造成細菌感染、神經損傷;此外凝血功能不佳者並不適用。

手術後疼痛是一種必然的結果,大多數病人面對這樣難忍的疼痛,常常有「止痛藥少用為妙、用太多止痛藥傷身」等似是而非的迷思。又加上國人心態保守,常不願麻煩他人,叫痛太多次深怕造成醫護人員困擾,因此只好強忍下去。孰不知「忍功」不僅影響身體恢復的能力,亦造成心理的創傷,更有可能引發其他器官的併發症。因此藉由病患自控式疼痛控制,術後止痛不求人,止痛效果迅速又有助於術後復原,縮短住院天數,大大改善了術後的生活品質。

*醫療行為需與醫師討論進行,本篇文章僅反映當時治療狀況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