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結婚沒多久,很快就有了好消息。不僅老公非常高興,包括了婆家及娘家所有人都非常期待新生命的到來。由於是家中第一個孕婦,因此希望肚子裡的金孫能夠健健康康。因此打從懷孕剛開始,婆婆便很關心艾琳的身體狀況,一直再三提醒艾琳要多注意飲食。孕期初期的害喜,著實影響了艾琳的食慾;看到這個不想吃,聞到那個便想吐,看在婆婆的眼裡,心裡當然著急,因為她擔心艾琳肚子裡的金孫沒有辦法吸收營養。因此三不五時就叮嚀艾琳,要勉強自己多吃一點,給了艾琳心裡莫大的壓力。還好害喜的階段很快就過去了,說也奇怪,突然食慾變得很好,以前看到就會厭惡的食物,現在反而是美食。於是乎,艾琳不用婆婆的叮嚀,自己就會特別注意飲食。不僅老公疼她,每個禮拜帶她去吃大餐;婆婆媽媽也不定時準備好了補品給艾琳吃,看在全家人的眼裡,大家都期待有個「白白胖胖」的娃娃誕生。沒想到,剩下最後一個月時,艾琳已經胖了25公斤,血壓突然飆高,全身水腫,看到鏡子裡的自己,讓艾琳完全不認識了自己;由於罹患了子癲前症,不得不提前剖腹生產,寶寶出生時體重才不到2000公克,原來吃的都胖到自己,後悔莫及。
「一人吃、兩人補」是準媽媽最常陷入的迷思,深怕腹中寶寶營養不足、發育不良,因此拼命吃。這樣吃的結果,往往造成孕期體重增加過多,不僅孕婦身材嚴重變形走樣,也容易引起一些懷孕的併發症,甚至導致生產困難,造成胎兒的傷害。要如何做好孕期的體重管理,應該是所有孕婦需要好好注意的。
一般而言,懷孕期間體重增加的總量,應該是孕前體重當參考;對於體重在標準範圍內(BMI在20-25)的孕婦,體重增加12-15公斤是適合的,相當於原有體重的20%。如果孕前體重偏低(BMI<20),體重增加可以至18公斤;反之孕前體重過重(BMI>25),孕期體重大約增加6-7公斤即可。現在新的觀念則認為,懷孕前如果BMI值<18,代表體重過輕,比較容易生下體重不足的寶寶或早產兒;BMI若超過24或更高,則須擔心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合併症。因此應該先將體重調整在正常範圍內,比較不會有懷孕的併發症。
孕期間的體重增加應該是漸進式的,前三個月1-2公斤,中後期大約每週增加0.5公斤。很多人在初期懷孕常面臨孕吐的困擾,也容易導致體重不但不增加,反而下降。因此這個階段的飲食原則,宜採少量多餐,最好是先吃完固體食物隔半小時以上再吃液體食物,尤其避免如勾芡般的食物,才可以避免孕吐。也不用太擔心胎兒是否無法成長,因為這個階段胎兒營養來自體內分泌的荷爾蒙,只要把自己的腸胃顧好即可,而中後期的體重控制則與飲食有很大關聯性。從4個月開始,胎盤已經生成,因此藉由母體吸收營養傳送至胎盤後,再經由臍帶將營養輸送給胎兒。因此如果孕婦飲食沒有控制好,不僅影響自身體重,也連帶影響寶寶的體重與健康。很多孕婦疑惑:「要如何胖到寶寶而不要胖在我身上?」事實上不太容易。或許飲食內容有助益,比如說,如果多攝取蛋白質類的食物,寶寶比較不會虛胖,也不會體重暴增太多;但是在攝食蛋白質食物的同時,也可能會吃進過多的油脂,導致孕婦體重增加太快。另外像常吃的生菜沙拉,常忽略所加的調味醬熱量高;有些水果的糖分較高,誤以為營養價值高而多吃,因此肥胖的機會也會增加。在飲食上諸如此類的陷阱不算少,孕婦應該在食前多思考一下熱量的觀念。
很多孕婦多會以「懷孕最大」當做藉口,因此飲食上毫不在意,只要滿足口慾就很滿足。國內曾經有一份調查發現,孕婦在孕期中真的嚴格控制體重的比例不到一半,孕期增加體重的幅度已經越來越多,也因此近十年來台灣孕婦產生懷孕及生產的併發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準父母親關心寶寶是否健康,常常以寶寶體重為參考;但是體重重的嬰兒,不一定就是健康;有些體重過重的寶寶因脂肪過多而影響呼吸,無法適應脫離母體的新環境,一出生即需要住院治療。也常看到許多懷孕前身材姣好的女性,卻在一個孕期後嚴重破壞了身材,需要花更多金錢及時間來回復體型,甚至無法恢復…。因此一個孕婦在整個懷孕中,學習的東西很簡單—「如何吃,最好」。如此「斤斤」計較,才能健康地孕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