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胚胎培養,因為培養液的成分還不足以提供較多天數的體外培養,所以三天的體外培養後就進行植入是普遍的做法(D3 ET)。而胚胎培養液在經過一連串的發展,目前已經能夠讓培養天數延長,桑椹胚(Morula)至囊胚期(Blastocyst)植入的可行性,更是無庸置疑。
培養天數的延長讓我們能更趨精準地挑出首選的胚胎,同時能降低植入顆數,使得在不影響懷孕率為前提的考量下,也限制了多胞胎的發生率。
從D3發展至D5植入的過程中,既然有優點,相對風險的存在也是伴隨而來。胚胎之間的優勝劣敗在拉長戰線後的逐漸明朗化,懷孕率依然在我們預期值內,且植入較少顆數...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優點,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囊胚期培養的失敗以至未植入的個案增加,胚胎品質下降 等,也都是同時要承擔的風險。
D3(8細胞) | D4(緻密化-桑椹期) | D5(囊胚期3AA) | |
---|---|---|---|
過去幾年,紐約St.Luke's Roosevelt Hospital Center胚胎植入時間大部分是在取卵後第四天(取卵日算D0),選擇此做法的原因是依照正常生殖生理的過程。Tao et al.回溯有關D3&D4植入的結果,發現胚胎在緻密化(Compaction)到桑椹期(Morula)的呈現已能提供我們做出較明確選擇,也明顯讓植入的胚胎數降低。
接著便分享來自St.Luke's Roosevelt Hospital Center-D4胚胎植入的成績,同時也一併討論有關降低多胞胎機率,輔助孵化的進行,以及PGD(植入前基因診斷)。
材料收集&研究方法
資料的收集是回溯2003.1-2003.12,紐約St.Luke's Roosevelt Hospital Center
進行的試管嬰兒施術個案,無設定特殊條件,最後採用200個施數週期,並且都是採用自己卵子且非使用解凍胚胎的結果。當中包含各種難孕原因,涵蓋各年齡層,且不受限於濾泡數及受精卵數多寡,但當FSH血中濃度>15,就不列入此次收集的個案。排卵針的使用,打針期間的追蹤以及取卵時機等皆為目前常用的方法。
在St.Luke's Roosevelt Hospital Center對胚胎進行輔助孵化的比率將近有80%。胚胎的碎片若>10%,就會進行碎片移除,而移除碎片或做輔助孵化的時機是當胚胎分裂到6-8細胞(D3)的時候,接著繼續培養到D4進行胚胎植入。植入後第12&14天抽血驗懷孕指數,而第19-20天經由陰道超音波確認是否有胚囊。
結果
- 平均年齡在38.4歲,取得卵數平均為8.37,而受精卵平均有6.51顆,最後植入平均顆數是3.05。
- 依照年齡層作結果的分析,年輕族群有較高的著床率,35-40歲之間的著床率相當。
- 40歲以下的懷孕率及活產率都相當;小於40歲則多胞胎機率較高。
討論
延長的培養天數使我們能觀察到,在胚胎越過基因活化的時間點,細胞分裂過程裡可能出現的發育過慢或停滯現象,都赤裸裸地呈現出來。雖然這個研究的結果,懷孕率&著床率&活產率都比SART資料庫所呈現的來的高;植入的胚胎數就不同年齡層來看,與SART的資料相近;雙胞胎及三胞胎的機率分別是27.5% & 1.8%(在美國為32% & 3.8%)。由於SART的資料來源並沒有針對植入天數做區分,所以這樣的比較顯得較不客觀。
延長培養天數對懷孕率所帶來的正向幫助是否在每一個年齡層皆出現?部分研究的結果發現這樣的情形其實只出現在某特定族群,並非適用於全部個案。不過就這一篇的結果來看,與部分研究認為的"非特定族群"較為接近。
第四天的胚胎發育到緻密化(Compaction)-桑椹胚(Morula)階段,這一時期細胞團也因緻密化使得PVS(Perivitelline space)的空間增加(胚胎與透明帶內層的空間間隔),似乎也是進行輔助孵化術(AHa)的好時機。囊胚期培養的過程宛如一場淘汰賽,部分基因異常的胚胎在這過程裡會自行出局,但是有37%的胚胎雖屬異常,仍能繼發展形成囊胚期。PGD的結果能在植入前出爐,提供了更多訊息讓植入異常胚胎的機會降低,但是過程中可能對胚胎造成傷害也是值得注意。
從這篇研究看到在D4植入的成績,但沒有針對個案條件做區分,未來需要再擬定一個更嚴謹的前瞻性的研究,繼續發掘延長培養的實用價值。
補充
送子鳥目前全面採D5囊胚期胚胎植入,僅部分客戶會落在D3 & D4植入。根據本院懷孕結果統計,在D4 & D5的懷孕率相當(約50%),甚至高於D3植入的族群。客戶有時會問起D4植入會不會導致懷孕率下降?依本院目前結果來看,並不受影響,故遇D4植入的客戶們大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