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試管嬰兒療程中,當精子和卵子在體外受精形成雙核細胞(2 PN),進入早期分裂(early cleavage),隨即逐步發育成二細胞、四細胞、八細胞、桑椹期及囊胚細胞時期。植入胚胎品質的差異,影響著植入子宮後著床的能力,培養出著床率高的胚胎是技術師最重要的任務,當然,技術師就需要一套分級制度來幫助挑選出最有著床相的胚胎 。
依臨床經驗的累積中,如何為胚胎品質分級、歸類,可依據的參考項目大致可分為:
- 胚葉大小是否均勻
- 細胞碎片的多寡
- 細胞分裂的速度是否有規律
胚葉大小均勻、細胞碎片很少或無、分裂速度有規律的胚胎,品質較好,反之則反。
較不好 | 較好 |
---|---|
胚葉大小不一致 | 胚葉大小一致 |
細胞碎片多 | 細胞碎片少 |
分裂速度較無規律 | 分裂速度較規律 |
各個實驗室會根據臨床經驗利用這些參考項目去訂立一套合適的分級制度,每種分類標準也各有其特色,依不同面向給予胚胎相對應的級數。以下將簡單介紹3種不同的分級制度的評估方式。
首先介紹的是由學者 Veeck 1999 年所提出,主要利用胚葉大小和細胞碎片來當作評估標準,這兩項可說是最具有臨床預測價值的,所以幾乎所有的分級制度都少不了這兩項評估。
A. 依胚葉大小和細胞碎片來區分
Grade 1 | 胚葉大小相等,無細胞碎片或極少 |
---|---|
Grade 2 | 胚葉大小相等,≦10%細胞碎片 |
Grade 3 | 胚葉大小不一致,10%~30%細胞碎片 |
Grade 4 | 胚葉大小不一致,30%~50%細胞碎片 |
Grade 5 | 胚葉大小不一致,≧50% |
此種分級制度為大多數實驗室採用。若配合每天觀察記錄方式,也可將細胞分裂規律性考慮進去,對於細胞分級較有多方面的考量。
再來介紹的是由 Scott 等學者在 2000 年提出的,有別於 Veeck 的分級制度,它主要看的是受精後第三天胚胎含有多少胚葉細胞,和其細胞碎片多寡來區分。由臨床上的經驗得知,在第三天的胚胎如果只含有 4 個以下的胚葉細胞,則其發生停止分裂(arrest of division)的機會很大。一般認為一個好的胚胎,在第二天至少會有 4 個胚葉細胞,第三天至少會有 8 個胚葉細胞。此分級的方法就是涵蓋了此概念。
B. 依分裂速度(只看第 3 天)和細胞碎片區分 (Scott et al. 2000)
Grade 1 | 有 6 個以上胚葉細胞,且碎片少於 10% |
---|---|
Grade 2 | 有 6 個以上胚葉細胞,且碎片介於 10~25% 之間 |
Grade 3 | 只有 4~5 個胚葉細胞,且碎片少於10% 或有 6 個以上胚葉細胞, 但碎片介於 25~45% 之間 |
Grade 4 | 只有 4~5 個胚葉細胞,且碎片介於10~45%之間 |
Grade 5 | 少於4個胚葉細胞或停止於4細胞時期或不管有多少胚葉細胞, 其碎片大於45% |
此種分級制度最大的特色在於,它只看第3天的胚胎,再根據它當時的胚葉細胞數目去間接探知胚胎的分裂規不規律。通常植入胚胎的時間為受精後第 3 天,用此分級制度可節省一些實驗室作業,若其著床率高的話,此分級制度倒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除了上述的參考項目(胚葉細胞大小、細胞碎片和分裂速度),以下在波蘭學者 Bączkowski 的實驗室所套用的分級制度,還包括了觀察胚葉細胞質是否有缺損,提供了在胚葉細胞品質方面一項記錄評估的方式。
C. 依胚葉細胞大小、細胞碎片、分裂速度和胚葉細胞質來做區分
此種分級方式,可以同時把胚葉細胞大小、分裂速度和碎片多寡一次表示出來,可一眼就了解胚胎的全盤狀況,也提供了較多層級的分類。
細胞分級的參考項目,除了上述的胚葉細胞大小、分裂速度和碎片多寡之外,另外還可以看胚葉細胞核的分佈、胚葉細胞質的同質性(homogenous)或異質性(heterogenous)等。每個實驗室可依臨床經驗對於各個不同分級制度下去做修改、或追加參考分級項目,以達到簡單、適用且實用的分級標準。
綜觀各家分類標準,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模擬一套標準,真正協助我們找到最具著床相的真命天子(女)。
參考資料
- Methods of embryo scoring i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Bqczkowski et al. Reproductive Biology 2004
- DAY-THREE CLEAVAGE STAGE SCORING. Georgia Reproduction Specialist http://www.ivf.com/morphology.html
- An Atlas of Human Gametes and Conceptuses, Lucinda L. Veeck, p14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