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絲剝繭 找出試管植入失敗兇手
初次見到T小姐,便了解到她對自己的生育計畫相當有概念,在了解自己卵量並非十分充裕時,便選擇凍卵,也在後續使用新鮮卵子與預存的冷凍卵子獲得10顆胚胎。第一次植入一顆正常的胚胎,植入後第七天,HCG的值便有74.24 (mIU/mL),正當我稍稍放心後的兩天,卻開始迎來挑戰—HCG值僅上升到95.49 (mIU/mL),再三天後追蹤,HCG值也僅上升到138.1(mIU/mL),並不符合植入後一到二週的變化。依照之前的經驗,植入後第七天的數值可以到前段班,外孕的可能性很低,植入在非窗期時間雖不能完全排除,但可能性也相對低,植入當下胚胎的狀況亦十分良好。如此一來,最大的可能性還是在免疫,也是找不到原因反覆著床失敗背後兇手的最大宗。
胚胎發育緩慢 懷疑「極端個案」
但T小姐植入後除了剛開始自然殺手細胞輕微偏高,其他數值都相當完美,如此一來,我只能從出問題的時間點去猜可能的兇手是誰,採取邊走(用藥)邊看(HCG值反應)的策略。兩個星期後,超音波看到妊娠囊,證實不是外孕的問題,但是胚胎發育緩慢的問題,仍未解決。苦無方法的我,也只能猜想,T小姐是不是所謂的”極端個案”—血栓值(D-dimer)要更低於目前送子鳥能驗的最低值<0.19(mg/L),經過討論,我們試驗性多打三天的抗凝血針,但胚胎進展毫無起色,因此我建議終止妊娠,轉院接受人工流產手術。但過沒幾天,T小姐跑回來告訴我:胚胎的心跳出現了,雖然趕忙把植入用藥加回,可惜最終仍是胎停的結局。
找到第二次植入關鍵成功因素
休息三個月後,T小姐再度嘗試植入,這次也是選擇染色體正常的胚胎,由於第一次植入的情況,確定胚胎著床後,T小姐便密集回診追蹤胚胎成長狀況,同樣的,胚胎此次又在植入後一到兩週後成長緩慢,但此次抽血腫瘤壞死因子有明顯升高,因此發現時便因應抽血數值用藥,然而用藥後,胚胎仍呈現成長緩慢的趨勢,第一次植入的惡夢似乎又要再度上演。正在我苦思對策之時,我想起T小姐第一次的植入加強血栓用藥後,胚胎心跳突然出現的記憶,便建議她冒險加強血栓控制-即使D-dimer正常-也在兩天後,看到HCG有回升的現象,後續雖然追蹤過程心驚膽跳,此次便讓T小姐順利度過第一孕期,寶寶生長進度良好。
血栓與習慣性流產的關係
書上定義的血栓過多症(thrombophilia),可區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前者起因是由於血液中凝血功能過高或抗凝血功能下降,例如先天性S蛋白不足,第五因子Leiden基因變異等,後者則是因其他因素導致的血栓過多,例如抗磷脂質症候群。目前已經有許多文獻指出,血栓過多症,不管是先天或後天,都與反覆著床失敗、反覆流產甚至後期胎兒生長遲滯有關。然而臨床上,目前文獻多數研究的血栓過多症,大多指具有上述先天性與後天性血栓過多症危險因子,雖然具有該診斷時,確實能框架出具有風險的族群,然而血栓狀況並非一成不變,即使有風險因子,症狀較為輕微的族群,也有狀況好的時候,也造成治療的效果在統計上成果不一。相反的,即使代表血栓產物的D-dimer值,雖然較能反應當下狀況,也因特異性不高,只能代表血中曾有血栓形成,但無法得知來源,很難在臨床上統計出明顯和懷孕相關臨界值,因此,文獻上有關D-dimer與懷孕的文獻眾說紛紜,有的說沒有顯著意義,亦曾有文獻統計結果說要控制在0.22 mg/L以下。雖然文獻統計的治療結果仍具爭議,但個人認為並不能否定血栓在懷孕過程的角色,反而應該說,這是因為沒有真正即時且具特異性的指標作為指引,無法框架真正有效族群的結果,也是未來我們必須努力的方向,讓未來血栓治療真正用在刀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