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人工生殖施術成果報告,109~110這2年,台灣約有3%的人工生殖週期採用捐卵(捐贈卵子)。
相較於90年代,捐卵週期已增加不少,由於捐卵者多為年輕族群,大多卵巢功能較佳。雖然捐卵後遺症發生率低,但仍免不了有捐卵相關的不適與風險。
捐卵風險大多為取卵週期左右的短期副作用及不適,就長期副作用來說,發生率極低,短期不適及併發症的發生率大約1~2%,捐卵後遺症、捐卵風險及不適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幾種:
|
卵巢刺激療程中 |
取卵前後 |
取卵後 |
少見 |
用藥相關輕度不適 卵巢反應相關症狀 |
卵巢出血 陰道出血
|
卵巢過度刺激 骨盆腔發炎/卵巢膿瘍
|
極少見 |
藥物過敏 |
卵巢附近構造穿刺傷(膀胱,腸子,血管…) 卵巢囊腫破裂 麻醉風險 |
卵巢扭轉 黃體破裂 |
以下詳述相關情況
捐卵療程中
- 用藥相關:排卵針的副作用包括短暫性的頭痛、腹脹、噁心、腹瀉,注射部位不適感等,大多為輕微可忍受的不適。
- 卵巢物刺激反應相關:可能產生囊腫、暫時性水腫及體重增加,前者大多在取卵週期後3個月內會自行消退,後者等取卵手術後月經來過,滯留的水分會自行排出,另外有可能造成程度不一的卵巢過度刺激,在之後文章另外介紹。
取卵前後
- 卵巢出血:大多為取卵手術造成的出血,卵巢部分,由於卵泡周圍有許多肉眼難見的細小血管,因此取卵中穿刺卵泡越多,穿過的細小血管越多,因此取卵後大多會有少量超音波可見的卵巢出血,但約有1%左右的取卵可能發生需要藥物或手術介入的中度以上出血,是取卵手術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由於卵巢出血是腹腔內出血,無法直接看到,因此大多以嚴重腹痛,甚或姿勢性低血壓,頭暈冷汗等症狀表現,有極少數會以肚臍附近瘀血表現(Cullen's sign),穿刺直接造成的出血大多發生在取卵後72小時內,但有部分卵巢出血是由黃體破裂造成,則在月經來潮前,都有可能發生。
- 骨盆腔卵巢附近構造穿刺傷:可能部位包括膀胱、大小腸及卵巢附近大血管,臨床上極為少見。膀胱的穿刺傷表現多為血尿,或因血塊阻塞尿道造成的解尿困難,但並非在解尿時看到尿中有血都是血尿,更多時候是來自陰道出血的染污,因此術後如果見到尿中有血,回診進一步導尿診斷會更準確,大多的血尿只需要觀察性或藥物治療,極為罕見才需要到膀胱鏡介入。由於大小腸的構造因素,大多穿刺傷會自癒,但可能造成腹痛,發燒,或腹內膿瘍,此類併發症極為罕見,但曾有卵巢腸道沾黏或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族群要特別小心相關症狀。
取卵後
- 卵巢過度刺激OHSS:卵巢過度刺激是由於刺激排卵後,同時形成多顆卵泡發育相關的併發症。機轉上是賀爾蒙與血管因子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管中水分外洩到血管外組織,臨床上療程中的雌激素濃度高及使用HCG作為破卵針為風險因子。臨床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脹、腹水、水腫等症狀,有些會合併呼吸困難。如之前機轉所述,雖然肉眼以水腫腫脹為主,但實際上血管是缺水的狀態,會造成器官灌流不足,甚至因血液過濃造成血栓風險增加,因此治療上先以點滴確保血管中水分充足,再以藥物或抽腹水的方式減緩腫脹不適。由於捐卵者大多卵巢庫存充足,卵巢反應佳,送子鳥在捐卵者週期絕大部分皆以腦下垂體促進劑取代HCG作為破卵針,讓卵巢過度刺激的發生率從3%降到近於0%。
- 骨盆腔發炎/卵巢膿瘍:發生率約1%,大部分症狀表現與診斷發生在術後3週以內,亦有文獻報告發生在取卵後56天,症狀包括腹痛、發燒、陰道膿性分泌物。卵巢巧克力囊腫是取卵後骨盆腔發炎/卵巢膿瘍的風險因子,因此若術前或術中發現合併巧囊的捐卵者,要特別注意相關症狀。
- 卵巢扭轉:卵巢扭轉指的是連接卵巢與子宮(卵巢韌帶)和骨盆腔(璇韌帶)的韌帶發生多圈旋轉,造成卵巢循環系統受阻,進而腫脹甚至壞死,臨床症狀包括嚴重腹痛伴隨噁心,嘔吐。卵巢在正常大小下,因質量較輕,即使扭轉,會因韌帶的支撐自行復位,但當卵巢因囊腫卵巢刺激脹大時,扭轉發生後就可能無法自行復位,雖然極為罕見,卵巢扭轉一旦發生,需密切觀察臨床症狀是否改善,判斷卵巢是否已經自行復位,若嚴重扭轉症狀持續,需以手術復位。
- 黃體破裂:排卵後,濾泡細胞便會黃體化,形成卵巢黃體,由於黃體血液供應充沛,加上構造較為脆弱,因此在外力之下,可能造成黃體破裂,因此取卵術後,建議暫停可能造成腹腔或骨盆腔外力的行為,包括劇烈運動或性行為,此類風險在月經來潮後,黃體供應功能結束時,便會下降。
總結來說,捐卵過程雖然會有些不適,但嚴重及長期併發症發生率低,即使發生,多數可以藥物保守性治療處置,了解可能發生的狀況,及知道如何警覺症狀及面對,可以保障過程更安全,降低損害的最佳方式。
捐卵懶人包
捐卵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