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諮詢凍卵療程過程中,最讓人陷入思考與掙扎的是卵巢庫存量(AMH)極度偏低,可能屬於早期卵巢衰竭(40歲之前停經)的這群客戶。大部分在看到自己AMH的數值,幾乎都是沉默不語,陷入長長的思考。AMH偏低常見狀況有幾種,可能跟遺傳有關,另外一部分是後天的影響,接受過放射線或化學治療的影響,或是卵巢手術有關⋯⋯
門診中,我通常會請客戶仔細思考,小孩是不是你人生中必要的選項?如果不是,我們要知道的事情反而是如果真的提早進入更年期,應該尋求醫療的協助,適當地補充荷爾蒙,讓骨密度不要快速流失和保護心血管功能。如果是,我們就得好好把握每次機會,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凍存足夠的卵子。但是如果不是二選一,而是灰色地帶,又應該做出怎樣的決定?
不想失去選擇的權利
有一位客戶來診的時候是36歲,當時AMH數值為0.8,做了初診的諮詢,後來忙碌於生活工作,再回來門診時已經是一年之後了。門診中先做了陰道超音波初估經期小卵泡數,才發現右邊卵巢因為十年前的巧克力囊腫手術後幾乎剩少部分卵巢組織,只在左邊卵巢看見三個小卵泡。門診後,她與先生討論了一下,決定要進入療程。後來才知道,結婚已兩年的她和先生有共識,人生規劃裡並沒有想要生孩子。她說最後讓她決定進入凍卵療程的原因是「她沒有辦法確定自己未來有一天會不會改變想法?她不想要到時候想要孩子的時候,已經失去了選擇的權利。」
庫存量低的客戶每次療程其實都是一種考驗,也是一種心理的煎熬。在刺激排卵的過程並非盡如人意,都要面臨著卵泡對藥物刺激沒反應、有卵泡裡面不一定有卵子、有卵子又不一定都是可以凍存的成熟卵子的各種考驗。這些艱困又難熬的狀況都在她前兩次療程中碰到了,兩次療程四次取卵,只收集了兩個成熟的卵子。
每個人都一樣,做了改變,就會期待結果,結果就是喜怒哀樂夾雜。後來比較熟稔後,她才說到,其實第一次取卵之後,她就一直氣自己和先生沒在一年前就好好把握,失去了一年寶貴的時間。療程中,對於結果不盡如意也是會感到傷心難過。但是幾次療程之後,心態轉變為能累積幾顆是幾顆,每進帳一顆都是一個感恩與喜樂。
我們整整奮鬥了9個月的時間,經歷12次的取卵,總共累積了10顆的卵子。10顆卵子的里程碑,在其他人身上看似輕易到達的目標,但我們走了好久。還好這一路上他們夫妻越挫越勇,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後來因為療程刺激反應不佳,就先暫時休息,最近又回到門診。我看到她,笑著問到:「還要繼續收集?」她也笑著回說:「還有的話就試看看囉!」
或許,他們的旅程尚未結束。誰也不知道這旅程最後會走到哪裡?我想告訴他們:「無論結果如何,都要好好感謝自己,感謝自己曾經做過的努力!」
現在越來越多年輕的面孔來諮詢凍卵。其實凍不凍卵是其次,先測卵巢庫存量了解自己的狀況便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畢竟沒有人知道自己天生是卵多還是卵少?卵子庫存量多或是正常的人,或許可以在35歲之前考慮完成凍卵即可;但是對於卵子庫存量少的人,本身的條件並不允許時間等待,盡快凍卵,一定比之後凍卵更有效益。而且,每個人的人生規劃不盡相同,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準則,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需不需要,適合什麼時候凍卵。有一些庫存量正常且比較年輕的族群常會問說:「醫師,那你覺得我要現在凍卵嗎?還是過幾年再凍?」我都會回答說:「如果你確認知道你人生規畫就是很多年後才會考慮生孩子,或是不論如何,你都想凍存一批卵子,那當卵巢庫存量好且卵子品質又好的當下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