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問這題顯得有點弱智!胚胎培養是淘汰賽,從常識判斷取卵、受精到分裂每天都在汰弱留強,三天或五天何時可選出最優的不問自知,時光倒回2010年,當時大家是這麼說的:囊胚懷孕率高、宮外孕與流產率低,那年代最擔心的是「養囊不成」,所以有人說「子宮是最佳培養箱,趁早植入好」,此話乍聽有理,慢想反覺怪:「早期胚胎還在輸卵管,不是要植入輸卵管才對嗎?」,十幾年前送子鳥做很多TET(胚胎輸卵管植入術),懷孕率高達五成以上,對比當時植入子宮僅三成多,簡直天壤之別!
反向思考:擔心養囊不成,快點植入「眼不見為淨」對嗎?事實上有一定比例胚胎植入後就掛了,這些人豈不是拿自己做「臨床試驗」?痴等十五天落榜「原因不明」,還不知道下次如何改進?只好用相同方式繼續做,因此我們常說:試管做人最貴的莫過於「落榜且原因不明的痛與茫然」。
這題學到什麼?
- 擔心養囊不成趁早植入的鴕鳥心態,反因落榜原因不明而不知所措,正確做法應該是想辦法建置優良的「養囊系統」,送子鳥養囊經驗如下:
- 囊胚植入已排除無法形成囊胚的變因,縱使落榜可推測另有其他看不見的原因,例如胚胎染色體異常或自體免疫與血栓。
真實故事分享
- 合胚試管三樂章:如何戰勝20%的失敗 — 2018年/吳小姐
"最後剩下的三個胚胎,一個 5BC未驗,一個鑲嵌型,一個雖然外型不錯但是1PN。可想而知,這樣的成功率有多低。完美的第一次都失敗了,第二次的四顆賭三顆結果慘烈,手上剩下三張拐瓜劣棗的牌,幾乎是沒有贏面,天知道我多想要直接棄局走人..."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