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台灣生殖醫學年會有幸邀請到美國Boston IVF center的實驗室主任Dr. Dionisios Sakkas與我們分享並分析目前在臨床上處裡及挑選精蟲的各種方式:
- Density(密度):Gradient seperation 濃度梯度分離法
- Surface Charge(表面電荷):Electrophoresis 電泳分離
-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精蟲型態):IMSI 超高倍率單一精蟲顯微注射
- Motility Characteristics(精蟲活動力): Microfluidics
- Membrane Integrity(細胞膜完整性):Hyaluronan(HA)-binding 玻尿酸結合能力
- Surgical(手術):MESA/TESE 副睪取精/睪丸切片
搜尋科學期刊文獻對於各種臨床上使用精蟲挑選方法的評價皆正反不一;而其中2016年發表的發表在Reproductive BioMedicine Online的systemic review針對Hyaluronan(HA)-binding assay後顯微受精的試管嬰兒療程的臨床結果做系統性的統合分析;臨床上發現玻尿酸挑選(HA-binded)出精蟲後的顯微受精受精率(FR) 及臨床懷孕率(CPR)皆與傳統顯微受精無差異。然而在少數幾篇文獻比較受精後的好胚胎率發現玻尿酸挑選(HA-binded)的精蟲組後續產出好胚胎比例較高(圖一)。
圖一:玻尿酸結合所挑選的精蟲後續產生好胚胎較傳統顯微受精高
而玻尿酸挑選(HA-binded)的精蟲組所產生的胚胎植入後的著床率也較高(圖二)。最後作者也比較兩組胚胎植入後的活產率,玻尿酸挑選(HA-binded)組的胚胎植入後的活產率同樣有較高的趨勢但並無統計上差異。
圖二:玻尿酸結合所挑選的精蟲後續產生好胚胎植入後有高的著床率
綜觀各式各樣協助挑選精蟲的產品,從動輒幾十萬的顯微鏡鏡頭到簡單的玻尿酸的結合試驗,每一種挑選方式皆有其擁護者,然而玻尿酸結合原理是藉由模擬自然受精的情況,以達到自然挑選精蟲的目的:自然受精時因卵子周圍卵丘細胞因含玻尿酸物質而可吸引成熟度較高的精蟲。此試驗不僅技術門檻低且經濟實惠,期待可以帶給男性不孕症客戶新希望。
參考資料:
- 2016生殖醫學年會專題演講-ICSI for all? Selecting the best sperm!
- Clinical benefit using sperm hyaluronic acid binding technique in ICSI cycl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Reproductive BioMedicine Online (2016) 32, 286–298